发布时间:2024-11-09 12:10:00 来源: sp20241109
工人文化宫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提升服务质效是核心,加强服务能力供给是关键,走品牌化、标准化发展道路是方向。
据1月8日《工人日报》报道,始建于1951年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经过改造,从逐渐被遗忘到焕发青春活力、成为职工群众的打卡地。通过服务功能的拓展,蝶变后的文化宫走出一条公益性、吸引力、服务力倍增的新路子,入选全国总工会首批命名的48家“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服务阵地的重要组成,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各地工会立足公益性、服务性,大力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一方面,强化老旧文化宫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以适应新时代职工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建一批工人文化宫,补齐职工文化设施不足的短板。不少工人文化宫在服务职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和解决职工工作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发挥出重要作用,成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重要载体。
工人文化宫是党和国家支持工会组织举办的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培养才干、增长技能、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人文化宫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提升服务质效是核心,加强服务能力供给是关键,走品牌化、标准化发展道路是方向。
一些地方工会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按照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有力有序开展工人文化宫建设的品牌化、标准化工作,不少地方的老旧文化宫焕发出了新活力,新建文化宫朝气蓬勃,受到职工的欢迎和称赞。
不过,从全国范围看,一些工人文化宫作用发挥得不尽如人意,硬件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在服务设施方面,有的地方缺少综合性的工人文化宫;在服务功能方面,一些地方建有工人文化宫,但实际运营中,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能力较低,试点宫宫联合、宫社联合的效能彰显不充分;在服务质效方面,一些工人文化宫多元化、分层化服务不足,数字化运用在浅层次徘徊,无法满足职工特别是新生代职工的多元化需求;在品牌建设方面,一些工人文化宫大而不强、小而不精,“工”字特色不明显,吸引力、影响力不足。
坚持围绕工会中心工作、立足基层和职工需求、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展各类文化服务,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这既是工人文化宫的职责定位,也是其服务标准及能力建设指南。
目前,各地工会正在按照“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字化”要求,提升工会的能力建设,工人文化宫也应对标“五化”强化建设和能力提升。在服务化方面,以“服务好不好,职工群众说了算”为标准,通过服务满意度调查掌握职工的需求,在主动提供服务“菜单”的基础上,根据职工的需求配置服务项目;在体系化方面,以“一个县级工会要有一个综合性工人文化宫”为标准,从上到下布局和规划工人文化宫建设;在品牌化方面,突出“工”字特色,让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认可、社会认同、党政称赞的文化品牌;在创新性方面,以特色、实用、吸引力强为标准,走出传统老圈子,开创新局面;在数字化方面,以人工智能运用为引领,强化工人文化宫的运用化应用、数字化服务,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
工人文化宫要充分履行公益性服务的职能,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期待更多地方工会能在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打造出更多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职工服务阵地。
(工人日报评论员 郭振纲)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