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4:15:41 来源: sp20241109
借口开精神药品转手高价贩卖的现象在当下屡屡发生,值得警惕。
前不久,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一名年轻男子谎称失眠开精神药品却转手以10倍价格外售,最终因贩卖毒品罪获罪判刑。
涉案人秦奋(化名)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之下,长期心情抑郁,伴随着失眠症状。
某次刷短视频时,在药品科普类短视频的评论区,秦奋看到有人高价求购阿普唑仑。他想到家里还有上次治疗失眠没用完的阿普唑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直接私信联系了求购药品的杨全(化名)。
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门主任刘强介绍,阿普唑仑是国家管制第二类精神药品,具有药品和毒品双重属性,其在合法渠道中是药品,但一旦流入国家管制之外的渠道被滥用,则是刑法意义上的毒品,要受到法律制裁。
杨全告知秦奋,自己是一名吸毒人员,高价求购阿普唑仑,是因为该药能够用来替代毒品。但阿普唑仑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必须有处方才能开到,自己并没有购买途径,因此愿意出市场价10倍的价格交易。
见有利可图的秦奋,于是以高价将自己没用完的阿普唑仑卖给杨全。他将药品放置在茶叶罐中,自行包装好后,通过快递方式寄给杨全。
尝到一次甜头后,秦奋谎称自己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在医院获取处方后多次购置阿普唑仑。
随后,他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有相关药品的信息,并附上联系方式,由吸毒人员联系其高价购买,再用快递将药品寄给买家。
截至案发,秦奋通过上述方式销售了116片阿普唑仑。
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对秦奋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刘强在司法实践中发现,像秦奋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国家毒品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的毒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毒品可获得性大大降低,且成本抬升,吸毒人员为满足毒瘾,会转向寻求新型毒品来替代传统毒品,麻精药品被不法分子作为毒品替代物滥用的情况频发。
麻精药品如何流入“嗑药”圈?刘强和同事们初步研判指出:麻精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环节管控极为严格,因此从源头流入的可能性极低,多为嫌疑人凭借所谓的处方,前往不同医疗机构开药囤货,转手再高价卖出。此外,还有一些从业人员在管理、使用麻精药品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导致麻精药品失控的情况时有发生。
刘强介绍,目前多数医院之间的麻精药品处方开具信息是不互通的,“给药物滥开滥用留了一道口子”。他呼吁建立一套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实时监测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开药的频次。若出现异常情况能够立即预警,有效堵住监管漏洞。
刘强还发现,相关案件当中还存在部分寄递新业态从业人员核查不严格的现象。
按照法律法规,麻精药品未经允许不得以快递等邮寄形式运输。不法分子为了逃避监管,将药品通过拆散、伪装的方式进行发货。
不同于传统毒品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见面交易,刘强认为,新型毒品的扩散性极强,尤其当下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环境,给麻精药物泛滥带来可乘之机。
刘强介绍,吸毒群体往往会在网络上形成小圈子,常年穿梭于一些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一套暗语与卖药人员取得联系,看似广告或求助的信息,很可能就在进行一场毒品交易。最后只要一谈妥,卖家便可以通过快递向全国各地发货。
如今,公安禁毒部门也留意到这些,充分利用大数据侦查技术,迅速检索出疑似暗语信息,根据蛛丝马迹顺藤摸瓜,一桩桩潜藏在网络之下的毒品交易,就这样慢慢浮出水面。
让刘强担忧的是,“嗑药”圈子里有不少都是青少年,甚至出现很多起药品滥用致死事件,“麻精药品迷惑性很大,滥用就是在吸毒,但很多青少年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根本没有认识到背后的危害”。
他认为,对于麻精药品监管应当始终保持严打严抓的态势,有一起查一起,对上下游全流程打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穿透和震慑作用,严防麻精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同时,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社会大众学会简单识毒、快速辨毒,对于麻精药品树立正确的观念:治病为“药”,滥用为“毒”。
陆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