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发展提质提速 未来发展方向在哪?

发布时间:2024-11-09 10:59:11 来源: sp20241109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0%

  数字中国发展提质提速(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中国建设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网购衣物,进虚拟试衣间一键换装,直观感受搭配是否合适;去热门餐厅,提前在网上取号、点餐,省时又省力;居家生活,远程操作、语音控制的智能家具家电大大提升居住舒适度;出门打开导航软件,路线规划、到达时间一目了然……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影响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数字红利。不仅如此,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日前,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中国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赋能效应更加凸显。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接下来有什么发展方向?记者进行了采访。

  20多个省份成立专门数据交易机构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去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源登记、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等探索实践,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

  截至2023年底,有20多个省份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交易机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的数据交易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是加大数据要素供给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我国数据开放规模以及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效激发了公共数据创新应用活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说。

  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数据产量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1个ZB约等于10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2.44%。截至2023年底,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1.73ZB。数据交易市场中场外数据交易处于主导地位,场内数据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互联网、通信、制造业等领域数据需求较大且交易量增长较快。

  数据流量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总流量为0.27ZB,同比增长15.2%;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85GB,同比增长10.9%。

  “今年,国家数据局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

  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

  数字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去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

  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数字产业体系完备性、规模性优势愈发明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收入逐年攀升。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20.3%,远高于同期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新兴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从2019年的10.5%提升至2023年的21.2%。

  数实融合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2023年,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12.1和9.4个百分点。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全年新增11家,占全球新增总数的52.4%。

  数字消费新动能更加强劲。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民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底已达10.92亿人,庞大的网民规模奠定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202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68273亿元,比上年增长9.4%;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近5年累计增长45.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到27.6%,创历史新高。

  数字经济投融资增速持续领跑其他领域。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向好。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6.3个百分点。

  “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平台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千行百业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规模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

  90%以上政务服务网上可办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去年以来,数字中国建设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全国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基本实现地方部门5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万多项高频事项标准化服务,推动92.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去年以来,政企数据共享加速破局,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企业与政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提供不涉及用户隐私的经营、消费、治理等规律性数据,协助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胡坚波表示。

  数字文化内容供给扩容增质。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不断加速,截至2023年底,故宫博物院保存的186万件(套)文物藏品中,已有90万件(套)实现了数字化采集,约占48%。国家博物馆有约143万件(套)藏品,其中70万件(套)实现了数字化采集,约占49%。

  数字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23年10月,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截至2023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汇聚中小学资源8.8万条,同比增长1倍;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超1万门,同比增长近10倍。

  数字生态文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构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生态环境、气象、水利等多源数据,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自然生态等9类数据资源,打造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完成大气、行政许可、土壤、执法等40余个专题应用。

  “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建设将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提升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欧阳日辉认为,要进一步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本报记者 王云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8日 07 版)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