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03:20:49 来源: sp20241031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我国夯实物质技术基础、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指引。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协同发力。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营造促进科技创新良好氛围。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作为基础,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角色。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培养具备科技素养、顶尖水平的领军人才。为此,需要深度整合人才培养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制定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教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一是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融合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优化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观,广泛吸引国际顶尖科技人才,同时培养和用好国内优秀人才,持续释放人才红利。三是要完善融合培养机制,培养具备跨学科技能和产业融合视野的优秀人才,促进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相互交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需求为牵引强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生产力质的飞跃,并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性和融合性方向转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可以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发展上的重点方向,尤其是在制造业等关键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紧跟全球数字化发展趋势,制定数字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网络协同效应,推动传统产业在生产、运营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促进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
汇聚政府、市场、社会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技创新对于协同攻关的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亟待建立涵盖各类创新主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体制机制。要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同时,还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除各种制约和壁垒,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团队合作,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最终用户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网络,发挥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作用,促进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形成全球开放创新生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形成全球开放创新生态,有利于在国际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更广泛的资源配置,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全球创新合作平台,通过推动与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设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构建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体系,在技术、项目等方面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在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同时,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另一方面,要搭建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更加开放的技术交流机制,汇聚全球智力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泛的智力支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王红梅)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