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女装第一股”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拉夏贝尔们能否走出困境

发布时间:2024-11-05 19:49:09 来源: sp20241105

  本报记者 鹿杨

  近日,昔日的“国产女装第一股”拉夏贝尔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至今,拉夏贝尔在港交所停牌已将近9个月。

  作为曾排名国内第一的国产服装品牌,它的直营门店一度遍布大街小巷,如今为何沦落至破产境地?记者梳理发现,不只是拉夏贝尔,80后、90后熟知的森马、美特斯邦威、艾格等曾经风靡一时的国产“快时尚”品牌,也正遭遇利润暴跌的窘境。

  黄金时代直营门店近万家

  作为全国首家在港股和A股双平台上市的服装企业,拉夏贝尔诞生于本土服装品牌崛起的黄金时代。

  拉夏贝尔成立于1998年,恰逢国内服装产业由代工模式转向打造自有品牌模式的时期,拉夏贝尔抓住了这一机遇。2003年以后,公司加速拓展门店。

  当时的拉夏贝尔风光无限,2014年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017年公司登陆上交所主板。根据天风证券2017年的一份研报,拉夏贝尔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三,占比达5%,且排名前两位的均为国际品牌,拉夏贝尔实际在国内服装品牌中排名第一。

  拉夏贝尔2017年赴上交所上市的招股书声称,“未来三年内,将在现有的7147家零售网点的基础上,再增加约3000个直营网点。”事实上,拉夏贝尔确实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了线下门店的数量,到2017年底拥有了多达9448家门店。

  疯狂扩张走向破产重整

  门店扩张拉动了公司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2018年,拉夏贝尔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不过,从传统零售时期闯出来的拉夏贝尔坚持重资产的直营模式,规模提升的同时,潜在风险也随之而来。

  记者梳理拉夏贝尔近年来的财报发现,2018年起该公司就陷入了亏损的泥沼,去年营收规模已降至1.98亿元,净亏损高达10.72亿元。

  直营模式下过高的固定成本费用支出,导致公司在销售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重压之下,2019年拉夏贝尔一年间关闭了4391家门店,如今仅剩约200家门店。

  对于服装品牌而言,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拉夏贝尔曾被消费者称为“中国版ZARA”,然而近些年其设计更新速度显得力不从心。

  数据显示,ZARA每周两次上新,每年上新约1.2万款。相较ZARA,拉夏贝尔显然不够“快”,也因此渐渐让消费者觉得不够时尚。伴随着国外快时尚品牌和国内新兴的时尚品牌涌入,拉夏贝尔的消费客群加速流失。而近些年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兴起,更让快时尚品牌的性价比优势大受冲击。

  2022年4月,上交所决定终止拉夏贝尔A股股票上市,2023年2月,拉夏贝尔也在香港联交所暂停股票买卖。另据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告,拉夏贝尔已被审查确认债权金额3.43亿元,涉及133家债权人,走向破产清算。

  服装新品牌紧抓零售新风口

  与拉夏贝尔类似,美特斯邦威、班尼路、真维斯等国产快时尚品牌都过度依赖扩张门店的老路。真维斯曾有2000多家门店,美特斯邦威门店数量曾高达5220家,班尼路在2012年就开了4404家门店……如今,这些品牌在年轻人眼中成为“老气横秋”的边缘存在。

  与之相反,另一批服装新品牌,抓住电商与社交营销的零售新风口,正在崛起。

  电商与直播,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购物,突破传统门店对“快”的定义;社交零售将销售变成“种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新消费需求。

  今年“618”,女装品牌UR同时拿下天猫、抖音、京东女装品牌销售榜的第一名,另一家国产女装品牌MO&CO排在天猫女装品牌销售榜的第三位。除了在电商平台风生水起,以UR为代表的新国产服饰品牌还将社交营销玩得游刃有余。

  例如,UR官方账号在小红书发起“半个娱乐圈都在穿的UR”话题,通过晒出明星、网红同款穿搭发挥带货效应。到目前为止,在小红书搜索“UR穿搭”,已有超过23万篇笔记。与此同时,UR线下门店的开店速度也很克制,截至2023年,其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超过300家门店。

  拉夏贝尔的大起大落也给其他国产服装品牌敲响了警钟。面对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快时尚品牌能否走出困境?一位资深鞋服行业分析师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快时尚品牌要避免过度追新对资源的消耗,不妨放慢脚步,在营销创新、设计创新和品质提升上发力,重塑品牌活力。(北京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