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6:02:43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杭州11月1日电(张煜欢)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过去,偏远山区与海岛的百姓需经过一番奔波才能去到大医院看病,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支持下,智慧医疗走入田间地头,让更多乡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生打开“智赋山海”助诊背包。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今年77岁的吴老伯(化名)家住浙江省衢州龙游县横山镇,不久前,他因胸闷气急十余天,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的横山分院医共体就医。其自述一直都有支气管炎的老毛病,可这两天却明显感觉“气不够用”——以前爬三楼都没问题,现在连上二楼都要歇一歇。
正在横山分院参与义诊的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秦绪常接诊了吴老伯。简单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后,秦绪常便让其躺在床上,随后拿出了一个背包,取出了AR眼镜、远程心电、掌上超声和心肌标志物检测仪器等设备。
这个神奇的“百宝箱”,便是浙大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做出的又一创新医疗探索——“智赋山海”助诊背包。
只见秦绪常戴上AR眼镜,立即与浙大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急诊科主任郑少军连通信号,随后使用便携的远程心电设备为吴老伯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被实时上传至医共体心电一张网诊断中心。不到5分钟,便得到了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
这时,秦绪常又用背包里的掌上超声为吴老伯进行床旁即时超声(POCUS)的检查评估,其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胸闷的病因进行快速鉴别。通过检查,秦绪常发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提示为肺水肿的表现。
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的床旁辅助检查,秦绪常判断其胸闷气急并不是因为气管炎,而是因为房颤、心衰。与此同时,整个评估过程已通过AR眼镜实时传输到郑少军的手机上,医院急诊科已同步做好相关准备,随后经过医共体内绿色通道,吴老伯被快速转诊至浙大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并收住到心内科。
如此高效又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在龙游的部分乡村已化作日常现实。
浙大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副院长程燕东介绍,这款“智赋山海”助诊背包内配备了近十项检测仪器,主要为乡村医生、家庭医生以及基层卫生院设计。
“通过AR眼镜快速联通上级医院的专家团队后,基层医生可以在专家‘第一视角’的远程指导下,利用包内设备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处置,将急救关口前移至患者家中。”程燕东说,此外背包内还有常规的诊疗物品和药品,同时配有预防性急救(SCAN)筛查二维码和卒中评估表等
让“智赋山海”助诊背包助力基层百姓就医,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优势,依托“山海”提升工程所做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自2021年浙江省医疗卫生领域“山海”提升工程实施以来,浙大邵逸夫医院与多地展开精准帮扶工作,不断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缩小医疗卫生差距。
为了让山区海岛百姓也能享受到高效精准的急诊急救服务,该院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AR)、5G通信技术与医疗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基于5G+AR音视频交互体系的医疗系统,有效串联起基层与省级两端医生,打破常规线上会诊资料传输繁琐、信号稳定性差等局限。该系统目前已覆盖浙江40余个乡镇。
作为5G+AR远程医疗体系的“升级版”,这款“智赋山海”助诊背包进一步延伸了优质医疗服务共享的时空边界。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在“山海”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医院将继续紧盯现代医学发展前沿,致力于先进医疗设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让基层百姓、村医、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以及省级医院专家团队能够紧密相连,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