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推动务实合作加强互惠共享 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

发布时间:2024-11-09 08:08:15 来源: sp20241109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杜燕飞)“10年来,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举措不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地从愿景变为现实,绿色正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16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表示,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不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吹风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吹风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周国梅说,10年来,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落实全球发展产业、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具体措施方面,据周国梅介绍,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完善绿色“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思路,具体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凝聚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共识。截至2023年8月,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广泛搭建了绿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三是加强信息共享,持续强化生态环保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撑。中国建设的“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了60余个共建国家的环境信息和环境法规标准,集成了30余个国际权威平台公开的200多项相关生态环境类的指标和数据。

四是聚焦能力建设,切实支持共建国家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中国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30余个国家签署40余份合作文件,实施各类援助项目70余个,举办近百场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培训活动,累计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3000多人次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帮助相关国家提升环境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

展望未来,周国梅表示,中国将强化平台引领,进一步发挥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重点合作平台作用,汇聚各方资源、技术与力量,把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持续融入“一带一路”合作的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务实合作,以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为抓手,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引导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进一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强互惠共享,与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解决方案,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项目落地实施,为推进全球的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谈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正军介绍,联盟先后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等10个专题伙伴关系,举办了绿色发展圆桌会、“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等70余场活动,为中外合作伙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案例报告》等研究报告近20份,分享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为中国以及共建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相关方推动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提出了政策建议;与“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共同启动了《绿色丝路行》国际传播项目,分享绿色发展理念、经验、实践案例以及合作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我们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期待同合作伙伴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方位深化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我们的更大贡献。”张正军说。

(责编:孙红丽、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