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0:03:46 来源: sp20241105
□然 玉
年轻人下了班没什么事情做,可以相约去运动、唱歌、玩游戏等等,中年人几乎完全是两点一线。大家心知肚明,参加聚会都是场面上的事情,谈话中假客套居多。中年人社交活动的萎缩似乎是注定的结局,而近日“中年人都在社交降级”也成为社交媒介的热门话题。友情结束的主要原因是联系频率的减少,以及不再出现在同一个社交场合中,这两种原因共导致了大约40%的关系消失。为人父母——尤其刚开始成为父母——就像从社交的悬崖上跌落。(三联生活周刊)
“中年人都在社交降级”的话题标签,着实是有些夸张了。然而不可否认,从近年来的大趋势看,中年人的社交模式,确乎发生了某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社交活动,尤其是线下社交的萎缩,几乎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持续进行。这种“萎缩”,不是那种戛然而止式的“消隐”与“失联”,而是渐进的、不知不觉的“断舍离”。蓦然回首,聚少离多的朋友们,索性越走越远;久别重逢,曾经的无话不谈已成相顾无言。越发稀疏凋零的人际网,化作人至中年的又一惆怅。
一句“社交降级”,道不尽人际关系嬗变的前因后果。置于大的时代背景内,线上社交崛起,本就极大蚕食了线下社交的空间。再加之长短视频、游戏等的大流行,更是提供了一系列宅在家里、触手可得的娱乐消遣方案,这使得不少传统的聚会、唱K等保留项目,显得不再必要、不被期待。诸如此类的因素,在中年人群体中,有着更为强烈和直观的体现。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毕竟中年人的时间更为稀缺,为家庭和事业已是身心俱疲,自然是“出不来”“玩不动”了。
在中年人的世界里,“社交降级”源自内外两个方面。一个是“被动的结果”,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另一个则是“主动的选择”,传递了中年人整理人际关系减少无效社交的努力。就此而言,“社交降级”,又何尝不是与自我的和解,是一次适时的减负呢?社交降级,疏远的是“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的萍水之交,去掉的是酒局、饭局的逢场作戏,省去的是装腔作势、讲排场、走过场的不堪重负——社交降级不是离群索居,而是一种随心随性的“轻质社交”。
社交降级,降下来的是时间、经济和心理维度的负荷。当中年人放下了对人脉的执念,走出了人情的罗网,他们或许终可在一种更简单和纯粹的生活中怡然自得。与其说“中年人都在社交降级”,不如说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重新开始做自己。跳出盘根错节的人际羁绊,取舍之间,又何尝不是一种价值置换呢?回归家庭,回归本心,中年人的选择,殊途同归。
(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羊城晚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