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价格持续走强 全球集装箱运力激增

发布时间:2024-11-05 09:54:33 来源: sp20241105

原标题:海运价格持续走强 全球集装箱运力激增

“客户付的运费,有时候比货值都要高了。”广州某外贸企业负责人李炎(化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李炎介绍,该公司部分业务是通过货代公司向美国出口面料产品。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海运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6月1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1942点,创今年5月14日以来新高;6月14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报1733.47点,较6月7日上涨140.9点。

和李炎所在的企业一样,众多国内涉及外贸业务的企业近期都受到了海运价格“飙升”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海运价格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国内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港口拥堵加剧运力缺失

进入6月份以来,本已持续走强的海运价格再次迎来了新一轮上涨。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等头部船公司,接连发布了最新征收旺季附加费和涨价的通知,涉及欧地、非洲、中东等线路。

一位深圳的货代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近1个月内,中国至欧洲航线的运价涨幅较大,每公斤货物的海运单价上涨了1元至2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运价上涨,从侧面反映出全球贸易一定程度的回暖。今年前四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7%,4月份当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超出市场预期。

此外,上海某船舶租赁从业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海运价格的因素非常广泛和复杂,本轮运价‘飙升’,主要原因是相关港口周转效率、装载能力的下降。”

以新加坡港口为例,作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目前正经历罕见的“拥堵期”。根据亚洲集装箱咨询公司Linerlytica近期的报告,目前集装箱船只在新加坡最长可能需要等待大约7天才能获得泊位,而以往船只最多只需等待半天。

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港口的拥堵将加大对运力的需求,甚至助推运价进一步上涨。

倒逼集装箱运力激增

海运运力紧张、集装箱短缺以及部分航线“一舱难求”等种种情况叠加,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运转带来了挑战。

“我们发货走海运,一般是一周发一次货,如果排不上的话,又得等下一周。等待发货的过程中还要交仓储费,按天计算,增加运输成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更改运输渠道或者暂停发货。”李炎表示。

而由于舱位有限,“甩柜”情况也频繁发生。据悉,“甩柜”现象常常出现在海运旺季,在货量较大、舱位有限时常有发生。“甩柜”的直接受害者是托运人、货主和货代,可能因此导致交货延期。而部分货代公司则通过加钱保仓保柜的方式,避免订舱后涨价和被“甩柜”的情况发生。

为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船东开始紧急调动其他航线运力,同时加大租船数量,导致租船市场价格走强。也有船东希望通过建造新船以增加运力。某大型造船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船市景气度较高,各家船企几乎达到满产状态,全球船企的订单覆盖率已经达到了3.5年以上,公司已经接到了2028年的订单。”

据克拉克森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球累计新船订单成交量为726艘、2012万CGT(修正总吨),以CGT计同比增长6%。其中,中国承接了479艘、1230万CGT,同比增长20%,市场占有率为61%,位居世界第一。

在各大船公司增加运力的同时,有部分中小船公司开始重返跨太平洋等远洋航线,并已开始租赁更多集装箱船。在多方船公司的运作下,集装箱运力出现激增。据全球知名航运咨询公司Alphaliner6月17日的数据,全球运营总运力达到3000.16万TEU(标准箱),运营船舶吨位共计载重3.56亿吨。

期待多元化运输方式

虽然船公司通过多方努力增加运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增加、航线绕行、港口拥堵等问题,海运价格依然“高烧”不退,海运供应链遭受考验。业内人士对于海运未来的走势也有着不同的预估。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供给需求框架上分析,今年以来运费持续提升的趋势难以保持。“现在有部分船公司在推出新的航线,如走俄罗斯北冰洋等线路,也有望降低现在的海运价格。现在是电商旺季,七月中旬以后货量会减少,运价大概会下降,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企业到时可以发货。”某跨境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运价上涨的情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看,运价‘飙升’的现象短时间内可能还结束不了,甚至可能延续到今年第三季度。”

上述船舶租赁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从需求角度来看,部分集装箱船绕道好望角,拉长了运距从而影响了需求;从供给方面来看,今年预计有300万标准箱位的供应交付。由于运价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因此目前仍然难以判断后续运价的走势。可能某一个环节打通了,海运的局势就会改变。国内外贸企业合理的做法是,如果贸易量足够多,应该提前利用金融工具,适度开展衍生交易,控制好风险敞口。”

据了解,外贸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运输方式,对于高附加值的货物,可以改为中欧班列等不同运输方式,或采用高柜等价格更低廉的运输方式;也可以适当增加海外仓的备货,尽可能避免由于运力不足带来的供应链风险;或选择更慢的普船,拉长货物运转周期,来降低成本。

赵小敏表示,对国内企业来讲,要抓住机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一是建议企业分散业务。二是相关联的企业或者同行之间要进行联合,尽可能与航运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三是要开拓更多的其他运输方式,这是现阶段可能采用的三种策略。”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