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0:38:55 来源: sp20241105
初秋时节,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即将展开跨昼夜飞行训练。飞行前机务准备时,发现线路故障,两名年轻的技术骨干开展应急抢修。校验参数、定位故障、更换机件……一连串紧张忙碌的操作后,故障被排除。
据了解,以往遇到战机维修难题时,官兵很大程度上依赖装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新装备列装的早期阶段,因对装备性能了解掌握不够,他们遂行任务时往往需要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开展伴随保障。
“如今,随着一批骨干人才快速成长,官兵在训练中遇到装备一般故障时,很多时候依托自身力量就能顺利解决。”该旅领导介绍说,自主维护保障不仅有效提升了装备完好率,而且锻炼培养了队伍。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熟悉装备—培养骨干—掌握装备—自主保障—形成经验”的全流程链条。
改变,还要从官兵此前的一次经历说起。
那次,上级组织多兵种对抗训练,一架战机动力系统突发故障。厂家技术人员因故未能到场,该旅多名维修骨干齐上阵,虽然最终排除了故障,但整个过程耗时过长、影响了出动效率。
“‘外援’找得多了,自己成长就慢了;平时训练保障依赖‘外援’,到了真正的战场怎么办?”复盘总结时,该旅领导的话引起大家深思。他们深入剖析认为,新装备列装之初,适当借助“外脑”、引进“外援”帮助训练、开展保障,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不主动提升自我,遇到困难便想着“找外援”解决、“拄拐杖”走路,必然会弱化官兵深钻细研的主动性、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战场打赢便也无从谈起。
在此基础上,该旅广泛组织官兵深入讨论,引导大家在思想碰撞中廓清模糊认识,查摆训练中存在的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做法;发挥厂家技术人员帮带作用,通过一对一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逐步提升单位骨干技能水平;遴选有潜力的人才苗子送学深造、进厂家跟学跟训,多措并举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同时,他们借助战备拉动、训练演习等时机,融入装备应急换件、故障抢修等特情,锤炼官兵应急保障硬功。
“右侧发动机滑油压力发生跳变。”记者走进该旅修理厂房看到,在机械技师赵建国的指导下,几名新同志正准备为一架战机排除故障。经过反复尝试后,他们不仅找到了故障原因,而且商讨出排障方案,并积极展开相关作业。赵建国告诉记者,现在,他们遇到难题很多时候立足于现有力量和资源攻关解决,不仅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也有效提升了保障效能。
通信修理技师熊邦勇先后考取了航空通信雷达导航技师证、航空通信导航高级技师证,熟练掌握数十种通信装备维修技巧,多次在重大任务中表现出色;修理技师熊开喜不仅精通直升机旋翼修理,还拓展训练钳、铆、焊及机床操作等技能;高级工程师孙国旗自主研发的某型装置,有效提高了战机驾驶仪校验效率……在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激励下,该旅骨干人才队伍得到历练、茁壮成长,一批技能过硬、熟悉新装备的专业尖兵活跃在一线,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向黎鸣 廖晓彬 石芝鹏)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