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5:47:25 来源: sp20241105
“还车难”这个“小难题”,着实难倒了不少人。笔者听过这样的吐槽:“借车容易还车难,计费噌噌往上蹿,平台赚得荷包满,用户累得底朝天。”说法未免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消费者的不满。
针对共享单车“还车难”,笔者采访了全国各地几十名用户,归纳下来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找不到还车点。二是还车点满位,挤不出位置。三是明明划定了停放区,也有空位,单车却无法关锁,手机软件显示“不在还车区域”。
前两种情况凸显的是还车点规划和单车调度问题,解决路径相对明晰。最令人挠头的是第三种。有位企业白领向笔者抱怨:“公司门口明明划定了自行车停车区,但共享单车偏偏无法在这里关锁。如果按照单车APP指定区域停放,最近也要跑到1公里开外的商场门口。都说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现在倒好,反而增加了一公里。”一名大学生吐槽:“前几天骑了一次共享单车,实在找不到停车点,就停到了学校车棚里,结果因单车无法停止计费,被扣了20元,你说气人不气人?!”
气恼归气恼,还是有不少用户找到了解决“门道”。有人在网上分享攻略:向平台报个单车故障就可以自动关锁,顺带还免了一小笔骑车费。也有用户干脆勾选“接受1元调度费并继续还车”,随手停在路边,吃点小亏,图个省心……种种“对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还车难”问题,但又回到了“乱停放”的老路上。
这些年,为了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有关部门和单车平台出了真招。对归还方式、地点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通过数字平台,动态监测投放数量;运用数字围栏,划定车辆停放位置;多方参与巡查,快速解决各种问题……这些数字化、网格化手段,规范了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切实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用户也很配合,逐步养成了文明有序停放单车的习惯。一排排整齐划一、赏心悦目的共享单车,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由于部分还车点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不少用户在还车时发现,因为未在规定停车点范围内,只得去更远的停车点,再步行返回。这让共享单车不再便利,有违解决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初衷。
不难发现,“还车难”不是城市管理部门、企业和用户任何一方可以单独解决的,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城市管理部门应合理规划各类还车点,积极协调普通类自行车停放区与共享单车还车区的一体化使用;共享单车平台应精准分析用户出行数据,及时回应用户诉求,设置合理的延时、违停计费标准,不能将之作为牟利工具。用户也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和平台沟通,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不能总是钻平台的漏洞。
可见,一个“还车难”问题,需要一整条服务链合力保障才能解决。它要求城市治理的高效率处置和精细化管理,紧扣创新和人性化原则,以大数据和多方参与的方式破解管理难题,在解决城市痛点和方便市民出行上找到平衡点。
切实解决好百姓身边的小事,有利于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和生机。从这个角度讲,“小难题”呼唤的是各方协同的“大治理”。合力打通服务链条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走好提升大家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