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医者仁心 造福当地人民(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11-01 10:20:58 来源: sp20241101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日前,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16日,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其中5名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不畏艰苦,守护当地人民健康

  第二十四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暨国家埃博拉防控专家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回忆,医疗队2014年8月出发时,正是国际上埃博拉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能不能去、去了怎么办、去了风险有多大?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各级部门严格科学判断,医疗队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要求和部署,按期出发。”王振常说。

  “这个过程既害怕又担心,但是又有荣誉感和成就感。”王振常说。面对埃博拉疫情,医疗队没有一个人退缩,到达之后开展调研、分析,以及埃博拉防控具体援助点的工作。几内亚政府高度肯定整个医疗队和中国埃博拉防控组的工作,医疗队和防控组在援几内亚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几内亚共和国勋章”。

  第四、七、八批吉林省援科威特中国医疗队队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春介绍,中医是中国援科威特医疗队的鲜明特色。1999年至2010年间,她曾先后3次赴科威特参加援外医疗工作,援科威特6年间累计治疗患者6000余人。

  “我最初到科威特的时候,当地人对针灸的认识还很少,人们对小小的银针能治疗疾病也表示怀疑。”刘春说。后来,医疗队通过开展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等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治疗方式,向患者推广中医疗法,进而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有些患者在治疗结束以后也成为医疗队的好朋友、“中医粉”,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下,来中医诊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仁心仁术,服务好每一名患者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朱惠芳先后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累计在我国政府援建的中非友谊医院和马里医院工作了三年半的时间。她被非洲当地的孩子们亲切地唤作“中国妈妈”。

  一次,一名16岁的马里男孩在上学途中发生了车祸,导致颈椎损伤伴有脊髓损伤,原本喜欢中国武术和运动的他,只能躺在床上养伤,情绪也很低落。朱惠芳带着马方的护士一起给他清理伤口换药,之后的每一天都会在他的病床前多待一会儿,鼓励他树立康复信心。通过两个半月的精心照料,他的伤情好起来,心情也逐渐好转。

  “有一次小男孩回医院复查,正好碰到媒体采访,他冲着镜头就说‘这是我的中国妈妈’,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联系,他已经成为马里的一名大学生了。”朱惠芳说,“当腼腆的非洲孩子们从陌生、害怕到熟悉,甚至依偎在我的怀中喊我‘妈妈、妈妈’的时候,自己心里既感到欣慰,又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第十批援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队员、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梅学谦谈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梅学谦的父亲梅庚年是第一批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医疗队队长兼党委书记,1975年8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亚殉职,并安葬在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父亲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救治了不少非洲患者,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大使馆的赞扬和认可。”梅学谦说,“对我来说,我有一个完成他未竟事业的念头。作为医生,我也想到埃塞俄比亚为当地的群众服务。”

  授人以渔,推动当地医疗技术发展

  “要真正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授人以鱼’更需要‘授人以渔’。”第二、三、四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说。

  在中多友谊医院,吴德熙开展了多次心血管相关讲座、临床教学查房和多学科病例讨论,示范和教授新技术,让当地的医生能够掌握新技术、知识和理念。同时,结合当地的情况推动当地学科建设,建立了首个心血管内科,推动了中多对口合作项目的落地,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中多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启动。

  “很多患者和家属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国虽有界,医者无疆’,这段珍贵难忘的经历,让我对医生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守护好人民的健康,在推动中多卫生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中作出新的贡献。”吴德熙说。

  王振常表示,第二十四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在埃博拉疫情状态下,在医疗技术上同样开展了很多工作。比如,当地原本的神经外科手术是肉眼直视手术,经过各种培训以后实现了显微外科手术。“我们特别希望,通过我们的医疗技术服务受援国的老百姓,更希望为他们培养人才,留下技术。”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7日 07 版)

(责编:卫嘉、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