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小知识:为何被称为“亚岁”?为啥吃饺子?

发布时间:2024-11-02 07:15:15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网 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人们常说的“四时八节”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冬至如何测定?为什么它又被称为“亚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告诉 中新网 记者,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古人已经测定出冬至。古代对冬至非常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饮食方面,冬至的美食除了汤圆、饺子等,还有赤豆粥,赤豆在古人心中是辟疫辟邪的食物,赤豆粥是一种有特殊攘疫功用的节令食品。

资料图:做好的汤圆很有色彩感。泱波 摄   资料图:做好的汤圆很有色彩感。泱波 摄

  它如何定测?

  根据古籍记载,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古人已经使用土圭观测太阳的方式,测定出冬至。

  冬至日最重要的仪式性活动是祭天祀祖。民间一般有祭祀祖先的风俗,如一些地方文献中就记载了冬至的祭祖节俗。

  冬至怎样养生?

  在生活方面,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节。人们可以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薏仁、大枣、银耳、羊肉等。

  在生产方面,冬至前后是积肥造肥的好时机,同时要做好防冻工作。在南方一些地区,冬至还是酿酒的重要时节,许多地方冬至也有喝冬酿酒的习俗。

  为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

  冬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时间节点上,人们认为这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

资料图:冬至节气,北京颐和园内,落日余晖照射在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形成“金光穿洞”美景。
中新社
记者 韩海丹 摄   资料图:冬至节气,北京颐和园内,落日余晖照射在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形成“金光穿洞”美景。 中新社 记者 韩海丹 摄

  古人认为冬至是个吉祥的日子,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换,预示否极泰来,值得庆贺。因此,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于是冬至又称为“亚岁”。

  据记载,周人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为岁首。周人的岁首与冬至日期同在阴历十一月,因此有说从周时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动。

  “数九”日期如何计算?

  所谓“数九”,一般指从冬至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此时寒气已尽,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数九”的习俗主要与“数九”歌谣、九九消寒图有关。

资料图:图为五福饺子宴迎冬至。 韩章云 摄   资料图:图为五福饺子宴迎冬至。 韩章云 摄

  吃饺子、汤圆有啥寓意?

  冬至的饮食习俗十分丰富,不仅限于饺子和汤圆。

  北方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较普遍。冬至吃饺子,传说之一是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有“消寒”之意,“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流传至今。

  冬至食馄饨则是为了破阴释阳,馄饨形如阴阳未分时的一团浑沌,在阳气始生的冬至日,人们食用馄饨,以模拟的巫术形式,破除阴阳包裹的混沌状态,支助阳气生长。

  江南许多地方流行冬至吃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人们在冬至日凌晨用它献神祭祖,然后阖家团聚共食,称为“添岁”。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有些地方在冬至时吃的圆子亦有独特之处,比如蒸的粉团,或用酒酿做的酒酿圆子;或者在馅料上会有所差别。

  “祈寿添岁”之俗有何讲究?

  古时曾将冬至作为新年,民间的“贺冬”实质上就是“贺年”,现今民间冬至节中诸多习俗正是古代年俗的传承。

  相传,人们在冬至节间要互相馈赠节日礼物,在冬至前一夜要守冬,如年节守岁,因此将冬至前夜称为“冬除”或“除夜”。

  冬至很早就有了祈寿添岁的民俗,妇女会给家里的长辈奉献新作的鞋袜,古代称之为“履长至”,此习俗不仅是帮助老人过冬,还有重要的民俗礼仪意义,通过这样的献履仪式,祝愿长辈在新岁之始,以新的步履与时俱进,健康长寿。

资料图: 民众冬至日吃羊肉汤。 张浪 摄   资料图: 民众冬至日吃羊肉汤。 张浪 摄

  古人有哪些“御寒神器”?

  冬至之后,天气比较寒冷。古人也有“御寒神器”,如手炉、足炉、熏炉等。

  其中,普通家庭常用的取暖用具是“汤婆子”,类似于热水袋,一般用锡、铜等多种材质制成椭球状或南瓜状的瓶子,灌入热水,睡前放在被窝里,晚上睡觉便会十分暖和。

  据说,“汤婆子”在宋时已有,又称“锡夫人”、“汤媪”、“脚婆”,婚嫁时还会作为送礼的物件,甚至有些汤婆子还会传给几代人。

  文化内涵如何传承?

  岁时节日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服务民众生活。当下,传统节日中的部分文化内涵,如沟通密切家庭及社区人际关系的部分等等,仍对当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冬至来说,虽然历法改变后其标记时间的意义有所弱化,但对于酿酒、腌制腊肉等生产生活来说,冬至仍是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传承传统节日时,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契合,挖掘其中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民俗事项,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如冬至的九九消寒图,不仅可以作为文创开发的重要资源,也对传承传统节气文化、丰富当下的节日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