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2:42:08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重庆1月19日电 (张旭)航空安全员(以下简称“安全员”)也许是航班上最鲜为大众所知的机组工作人员。作为航班机组的一员,安全员负责客舱安全检查、处置机上突发事件、排除各类对飞行安全的干扰和影响等工作,守护着空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万米高空守护安全,安全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何为空防安全和旅客服务?又为何是空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针对这些问题, 中新网 记者近日采访到有10多年从业经验的西部航空安全员刘德立。
资料图为身着制服的安全员。(西部航空供图)据介绍,航空安全员,是指为了保证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安全,在民用航空器上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具有航空安全员资质的人员。2017年公布、施行的《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提到,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设立或指定专门的航空安保机构,负责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
行业人士介绍说,安全员在中国民航业的存在,已有多年历史。安全员与空中警察一道,是重要的空中安保力量。
“安全员需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术本领。”刘德立说,自己曾是一名空降兵,退伍后,是安全员的岗位让他“重返蓝天”。因所处位置、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员的选拔、任用有严格的把关流程。
空防安全涉及物防、技防等,需要安全员掌握相关的技能,很考验综合能力。
安全来不得半点疏忽,即使在地勤工作人员层层安检后,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刘德立记得,有一次,他们竟然在客舱内发现了一把菜刀。旅客称,是从东北带到三亚做菜用的。后来,安全员对菜刀进行了收缴,并反馈相关工作环节,避免疏漏。
“我们是空防安全最后一道防线。”采访中,刘德立多次提到这句话。他表示,航空环境特殊、复杂,同事们在日常训练中,也会通过实战式对抗、客舱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安全员的思维敏捷性、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以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其中一项突发情况便是“机闹”。《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机组成员应当依照机长授权处置扰乱行为与非法干扰行为。附则定义了“扰乱行为”与“非法干扰行为”,其中“扰乱行为”涵盖了“强占座位、行李架”在内的常见“机闹”行为,机组成员(安全员)有权对此及时处置,甚至不排除采取强制措施。
“此外,作为机组的一员,我们将竭尽所能,为旅客服务。”刘德立说,安全员也会帮助行动不便的旅客、突发疾病的旅客,在旅客需要帮助的各种时候,第一时间出手。
2024年春运即将开启,刘德立和同事们将更忙碌,肩上的责任也更重。春运虽忙虽累,但他们已做好各项准备。他说,每一次航班抵达,旅客挥手告别的一声问候最让他欣慰,“因为那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认可”。(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