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7:11:52 来源: sp2024111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笔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塑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价值理念,积淀出中华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李国强说,“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基础。”李国强表示,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埃及、两河、印度的古代文明后来因种种原因由盛而衰、最终消亡,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李国强认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发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追求,阐发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哲理,孕育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改革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李国强认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秦朝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李国强举例说,佛教传入并未摧毁本土儒家与道家学说,而是推动了它们的新发展,西方的天文、数学传入中国,等等,这些例子说明历史上不断有各种文化元素融入中华文明,彰显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内在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李国强认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以“大同世界”为理想,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操守,以“尚和合、求大同”为准则,以“国虽大,好战必亡”为戒律,以“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作为与世界相处之道,以实现和平、和睦、和谐为荣,以侵犯他人、谋求霸权为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的使命担当
李国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无限珍惜、对中华文化的礼敬传承、对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的使命担当。
李国强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守正道的定力、勇毅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要以宽广胸襟实现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到中华文明史的深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2日 1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